魏氏源流

皋兰五大姓——魏氏源流

时间:2021-04-12 12:37:12   作者:河南魏氏编辑部   来源:中华魏网   阅读:736   评论:0
内容摘要: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载:皋兰共244姓,其中魏、王、杨、张、李姓18798户,占全县总户数32347的61.7%。考证皋兰魏、王、杨、张、李五大姓及其家族历史渊源,对于了解皋兰县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魏氏源流魏氏原为姬姓,系黄帝之裔。黄帝是少典部族子孙,姓公孙,生于轩辕丘,故名轩......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载:皋兰共244姓,其中魏、王、杨、张、李姓18798户,占全县总户数32347的61.7%。

考证皋兰魏、王、杨、张、李五大姓及其家族历史渊源,对于了解皋兰县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魏氏源流

魏氏原为姬姓,系黄帝之裔。黄帝是少典部族子孙,姓公孙,生于轩辕丘,故名轩辕。长于姬水(今陕西北部),又以姬为姓,成为后世所有姬姓的始祖,亦是魏氏人常思念的初祖。黄帝的姬姓氏族,繁衍昌盛,至周代时,其势力发展到鼎盛。殷封王荒淫无度,残害忠良,杀害百姓,姬昌与其子姬发挺身而出,率众攻灭了商,建立了强大的西周。姬昌为文王,姬发为武王,其子孙大多数被封为诸侯,其数十宗又以封邑为氏,毕姓亦是其中之一。文王之十五子受封于毕(今西安、咸阳北),就以毕为姓,名毕公高。后来毕公高的后代中断了封爵,成为平民,有的在中原,有的流落到夷狄地区。至春秋时,其后裔毕万,投奔于晋国,担任了军车右卫,随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攻灭了霍、耿、魏三个小国。献公即论功行赏,将魏(今山西芮城东北)封赐于毕万,任毕万为大夫。毕万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魏犨即第一个魏姓人。

魏氏昌大,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春秋时,毕万的子孙承袭了毕万的封邑,成为晋列卿之一。先后被封为大夫(臣)者,有魏犨(武子)、魏颗、魏绛(庄子)、魏颉(令狐文子)、魏相(吕相)、魏舒(献子)、魏曼多(襄子)、魏侈、魏恒子等。忠贞不二,佐晋二百余载,清廉闻名于诸候,中正闻名于四方。至战国时,魏斯(文侯),即魏国建立者,是位有远见的贤明君主。他礼敬贤人,重用贤士,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发展很快,在战国七雄中国力最为强盛。其侯位传位于其子孙—武侯(名击)—惠王(亦称梁惠王,名罂)—襄王(名赫,—说名嗣)—哀王—昭王(名软)—安禧王(亦称僖王,名圉)—景潜王(名增)—魏王假。至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正遇大雨时,秦军水淹大梁,国灭。凡八传,历九军,治魏二百余年。除上列外,还有魏安禧王之弟魏信陵君,贤名闻于天下,威名震动列邦。至秦代之后,魏氏仍有不少名人。秦有西魏王魏豹;西汉有使匈奴闻风丧胆的云中太守魏尚,能禁奸邪的大臣魏相;东汉有教育家魏应;三国蜀汉有勇将魏延;北齐有史学家魏收;北魏有名将魏承祖;隋代有著作郎魏澹;唐代有著名的政治家魏徵;五代时后周有大臣魏仁浦;北宋有诗人魏野;南宋有名将魏胜;明代有戏曲家魏良辅;清代有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散文家魏禧、文学家魏秀仁;当代有著名的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魏鹤龄、语言家魏建功,作家魏巍、魏金枝、魏钢焰等。对此,史书与族谱中有诗赞曰:“毕公之苗,因国为姓。嗣裔繁昌,世代忠正。文始建侯,武益强盛。惠王好战,大梁不竟。信陵养士,神气稍振。巍巍黄帝,江山大兴。”

魏氏后代,繁衍昌盛,在历经十余朝代中,散居于海内外。其部分居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高桥钜鹿村大槐树下,躬耕稼稷,世绍书香。至元泰定时,有魏熙者(1328年—1416年),娶妻康氏,生子三,长龙、次贵、三庆。又有贵祖(1358年—1452年), 在大明洪武初期,先因经商暂居于南京应天府牧牛镇,后久居,与白图人随金长庚翁移甘。金带一子二女。至甘后,视甘一片惨境,俱听遵金长庚翁指令。金翁命大女(1361年—1446年)与魏、小女与白结为良缘。蒙天保佑,和衷共济,安家立业,方为正道。于是落户于金城(兰州)河北庙滩子。迨至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卜就丰川寺儿沟为金公耕住地,兰南云雾驿大石头泉(在今榆中县)为魏公耕住地,什川为白公耕住地。但白公云游三年,贵祖从镇虏堡(今正路)访寻回兰,商议一定,将大石头泉顶换于白公耕住,什川顶换于魏公耕住,各乐各业,各安各家。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贵祖开始耕住什川,入籍金县(今榆中县)。此后,贵祖又访卜了魏家台上陈家以及大燕山之上三湾中圈等处的荒山田地。贵公生子三,长坤,乳名丹丹(1383年—1452年),次乾,乳名苏葛(1387年—1468年),三坎。白图人生子五,长艮、次震、三巽、四离、五兑。金长庚翁之子金富,调疾游湟上,遇一奇人,授他番言番语、番文番经,学习日久,渐渐精熟,音韵和谐,遂成翻译,颇明河洛之理,专做僧家之事,欲与金山寺之众僧谈法说术,以终其身。金长庚翁将终之日,邀两女两婿,慨叹曰:“我老矣!吾子未娶矣!如之何?”长女答曰:“我第三子魏坎愿为兄继”。次女亦回答曰:“我次子白震、四子白离愿为兄继”。两婿随声同意。于是兄弟三人,更姓不更名,至丰川寺儿沟(今榆中苑川河寺儿沟),继承金氏香烟。传言魏、白与金不婚者由此而起。后人多言金、魏、白三氏互不婚者,那是讹传。贵祖到后来,将魏家台分予魏坤耕住,什川分予魏乾耕住。他是金城魏氏始祖,居金城至今六百余载。

坤、乾二公各生五子。即以“红颜常作对,白首永成双”取名。故旧有十房之说。坤公五子世称山五房,亦称台五房。红、颜两房移居于河州、狄道、炳灵寺等处。魏家台多为边防要地,在明初三分守城,七分耕作为常制。常、作、对诸公因卫国御敌,一时俱殁。所以其三房是由川五房白祖之孙魏岳(山五房谱“铖”)继嗣。换言之,山五房除红、颜两房外,皆系魏岳之后裔,多居于魏家台、柏木沟、魏家小岔、官川等处。惟乾祖五子稳住什川,故今有魏氏五房之说,世称川五房。其人丁兴旺,今已遍布华夏。魏氏在兰州市三县五区居住者约有四五万人,系皋兰县第一大姓。据新编《皋兰县志》载:1989年人口普查资料和户籍资料统计,全县共有244姓,32347户,其中魏姓占7059户,占总户数的21.8%。

白、首、永、成、双五祖至其孙的世系情况是:大房白祖生四子,毓安、毓邦、毓定、毓国。安生二子——祯、祥;邦生二子——福、禄;定生三子——演、岳、禹。二房首祖生一子,名毓生,少亡,后毓国继嗣。国生二子——忠、孝。三房永祖生一子——毓积。积生一子——洪。四房成祖生一子——毓峨。峨生一子——竹。五房双祖生三子——毓名、毓秀、毓喜。名生一子——文;秀生一子——章;喜生三子——嘉、道、宗。

先祖有远见,后代有字辈(又称宗辈、行辈、排行)。诸祖恐裔至众多时,视如路人,不复相识,而拟定了川五房字辈。从贵祖第六世孙起,各房均带字辈命名,沿用至今。其字辈即:

大房:友成孟思,一时长居,荣华富贵;学至周孔,万世相传,礼乐文章。德继玄成,九如天保,高山景行;才超海国,十步芳青,旭阳东升。

二房(忠):道自养守,可作而天彦元秀;德从中兴,永立於理兆升恒。举徵盖杰,理清政廉,广弘祖贤,荣满乾坤;树儒成教,文高武胜,普尊国典,功昭华夏。

二房(孝):光林得国四,运玉作名天。中法登善士,邦庭希儒贤。继祖扬先范,学科盈绵延。诗书艺华堂,尚武定宝年。俊杰腾江海,奇才丞政全。金桂映云冠,尧舜鹏宙连。建勋立志还,开普进霄渊。春晖沐万民,君宗望清宣。

三房:茂朝永焕,嘉愚正增,朋绪连武。贤著列邦,晋域贻谋远大;业骏金城,槐河树泽绵长。三山生英,仁厚学博,功崇德钜作典范;五川毓秀,品端文盛,才高意广展宏图。

四房:秦国守光际,秉自助成登,中全能宽让,仁义统安康,太原祖德盛,川上书田香。

五房:世体三登,淑期文明,法大九郡;永怀万代,得沾治化,模昭千年。

从运用情况来看,魏氏由于带字辈命名,人们听其族人名,就可知其系某房某代人,便于互称。其字辈的含义,对人们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其含义多是以对联、对仗的字词表答。例如,大房字辈联中“友成孟思”对“学至周孔”(孟:孟子。思:子思。周:周公。孔:孔子)。其含义是:像孟子、子思那样爱人;学问达到周公、孔子的水平。又如三房字辈联中“三山生英,仁厚学博,功崇德钜作典范”对“五川毓秀,品端文盛,才高意广展宏图”。三山指山西、文山、大山,山西系魏氏祖先居地,文山、大山系三房人居地;五川指什川、涧沟川、果果川、土龙川、童家川,什川系金城魏氏川五房始祖居地,其余四川系三房人居地。其含义是:让每代人都要承前启后、大展宏图,使自己成为后代学习的榜样。意思是让世世代代人都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的成就与贡献。

金城魏氏从起名的实践来看,起名应讲究字音、字义与笔画:(一)姓、辈、名的声母、韵母,应避免三字相同。假若一个人的姓、辈、名是同声母的“魏(wei)、伟(wei)、文(wen)”或“魏(wei)、梧(wu)、文(wen)”者,读起来不够响亮,如果改为不同声母、韵母的“魏(wei)、海(hai)、文(wen)”或“魏(wei)、财(cai)、文(wen)”者,那就好听了。(二)姓、辈、名的四声亦应避免三字相同。四声是一个字读音的腔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举例来说:三字去声的“魏玉意”不如加上平声字和上声字的“魏昌意”、“魏宝意”好听。(三)起名不可用太理俗的字,以免在人们呼唤时有不美的感觉。(四)起名亦不可用太冷僻和笔画太多的字,以避免人们在读写时的难与烦。

金城魏氏川五房始祖——魏乾(苏葛),与其妻合葬于什川大壕壕,立甲山庚向。至清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年)岁次乙未年三月清明,族人追立石碑,正面中竖书“明故魏氏五房始祖考、妣合葬之墓”,右侧竖书“大清乾隆岁次乙未三月清明谷旦”,左侧下书“长房、二房、三房、五房、四房——后裔立”,碑背面书《金邑什川堡魏世系碑记》 (详见下列)。碑高1.8米,宽0.79米,厚0.15米。至1957年平坟造地,将碑掩没。又至1995年4月18日,族人将碑掘出,选址魁星阁山巅,建造“五福亭”。至1998年5月18日,将原碑立于亭中。2000年7月,在亭前左、右侧,又立了世系复制碑和功德碑及贵祖二十一世孙魏乐天撰写的魏氏考碑。

金邑什川堡魏世系碑记

思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所以昭信纪实,重本笃亲,使后世子孙不敢忘所自也。第代湮年远,系序旁淆,无以继起而修之,将后世子孙茫然不知所自出,或相视如吴越焉。故家乘之作迁居之初者,诚然而作于递传之后,有尤不容缓也。予阅史传,在春秋时,有毕公之裔毕万,筮仕于晋,封魏域,子孙因以为氏,其即予远祖之族属焉。历汉、唐以迄宋、元、明,阀阅王家不乏闻人。予家口授传闻并考诸古迹碑铭,咸谓始祖自胜明洪武年间,由太原迁居于什川堡,世守农业,遂为金邑之大族。至明末,屡遭兵燹,人多逸散,居兹土者寥寥无几,将原谱失遗,世系无由考据,良可慨也。迨我朝定鼎以来,四海清宁,百姓安业,族聚日盛,因有五房之名。虽未书之于册,而年月未久,犹可考而知矣。长房祖讳演,元配杨氏;二房祖讳表,元配金氏;三房祖讳宦,元配梁氏;四房祖讳清,元配□氏;五房祖讳喜,元配窦氏。迄今子孙蕃衍,人丁茂兴,不但在堡者世代簪缨,其中有移居于本邑之外者,如后山、河北、临洮、巩昌以及口外各州县,往往报捷,以文事著者有之,以武功显者有之。是皆祖宗深厚积德,流光甚远也。虽原谱失后,始祖之讳字不存,而岁岁拜扫坛场,犹可考也。但恐年远日深,或至泯没,窃惧焉。予遂会同五房老少,商议立碑,以垂永久。众闻之,皆踊跃乐从。因将五房祖之名讳列之于前,俾后之人因得以穷流溯源,而伸其报本追远之思。亲疏远近,合敬同爱,秩然不紊后之焉。本重亲者,其将有感于此乎。为记。

世代远兮遗泽长铭石勒兮千载享

欲报本兮复何向思追祭兮即此方

魏朝宰敬书

今考此碑记载有误,其祖既不能说是金城魏氏川五房祖,也不能说是金城魏氏第五世五房祖。金城魏氏川五房祖,即:“白、首、永、成、双”;第五世祖,即:“祯、祥、福、禄、演、岳、禹、忠、孝、洪、竹、文、章、嘉、道、宗”十六祖。在这十六祖中,重碑上名讳的只有一祖“演”。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华魏网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2号附110号 联系方式:138-3813-7279 
站长: 魏秀岩wxy(字崟嵩)
中华魏网QQ群1:42563815(高级群) 中华魏网QQ群2:59273118 中华魏网QQ群3:50731020

总谱管理总谱联络 技术支持

中华魏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魏氏文化为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021号  豫ICP备11024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