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謩(793-858),宣宗朝宰相,贞观名相文贞公魏征五世孙,《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把魏謩曾祖魏殷列于魏征孙辈,其世系为:魏殷--魏明--魏慿--魏謩;《旧唐书》魏謩传世系为:魏殷--魏明--魏馮--魏謩,都没有交代出于魏征四子中哪一子,两者之间魏謩之父名不同,未知其正。拓本《魏公先庙碑》“诏赠先考殿中侍御史府君为吏部侍郎,......吏部府君讳馵。”由碑文可知,魏謩父名魏馵,新、旧两书并误,盖“馵、慿、馮”字形相仿,正所谓“鲁鱼亥豕”,真不知史书中此类错误还有多少!《魏公先庙碑》碑文残泐漫漶,难以卒读,然断珠残简之间,犹能略省其义,我读此碑拓数十过,可释可补者近百字,其交待魏謩列祖行实,犹能成句,亦可补史书之阙。下列魏謩层祖世系如下:
五世祖征,特进、侍中、赠太尉、郑国文贞公,妣河东裴氏。
高祖叔琬,国子司业,妣河东裴氏。按:魏征四子,《新唐书》魏征传行次为叔玉、叔琬、叔璘、叔瑜,《旧唐书》同,《魏叔瑜碑》称“同生璘、琬”,则可知叔玉与叔琬、叔璘、叔瑜不同母,且叔璘长于叔琬。《魏公先庙碑》称“祖考妣郑国夫人河东裴氏”,可能叔玉嫡出,而裴氏为叔琬嫡母,非生母。
曾祖殷,汝阳令。按:《魏公先庙碑》称殷为颍州府君,据《魏系墓志》颍州刺史是唐代宗宝应年中(762)因追怀功臣赠与魏殷的赠官,故后人称之为颍州府君。
祖明,南阳令、河东猗氏令。按:猗氏县属于河东郡,《魏公先庙碑》称明河西府君,可能也是赠官。
父馵,大理评事兼监察换殿中侍御史、献陵台令,赠吏部侍郎,妣南阳□氏。
謩(793-858),太和七年进士,相宣宗,卒赠司徒,妣河南于氏。
子潜,进士;滂。